欢迎咨询

弘扬工匠精神 实现中国梦

2017-05-26

“工匠精神”一词,最早出自于聂圣哲,他培养出来的一流木工匠士,正是来自于这种精神。相信随着国家产业战略和教育战略的调整,人们的求学观念、就业观念以及单位的用人观念都会随之转变,“工匠精神”将成为普遍追求,除了“匠士”,还会有更多的“士”脱颖而出。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,李克强总理说“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、柔性化生产,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”。近些年来充斥媒体的“中国智造”“中国创造”“中国精造”“工匠精神”,如今成为决策层共识,写进政府工作报告,显得尤为难得和宝贵。

我理解的工匠精神,就是一种认真精神、敬业精神。其核心是不仅仅把工作当作赚钱养家糊口的工具,而是树立起对职业的敬畏、对工作的执着、对产品的负责的态度,极度注重细节,不断追求完美和极致,给客户无可挑剔的体验。将一丝不苟、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融入到每一个环节,做出打动人心的一流产品。与工匠精神相对的,则是“差不多精神”——满足于90%,差不多就行了,而不追求100%。我国行业存在大而不强、产品档次整体不高、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等现象,多少与工匠精神稀缺、“差不多精神”显现有关。

如何培育企业的工匠精神?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:第一,创新是企业家精神的内核。企业家通过从产品创新到技术创新、市场创新、组织形式创新等全面创新,从创新中寻找新的商业机会,在获得创新红利之后,继续投入、促进创新,形成良性循环。第二,敬业是企业家精神的动力。有了敬业精神,企业家才会有将全身心投入到企业中的不竭动力,才能够把创新当作自己的使命,才能使产品、企业拥有竞争力。第三,执著是企业家精神的底色。在经济处于低谷时,其他人也许选择退出,唯有企业家不会退出。改革开放30多年来,我国涌现出大批有胆有识、有工匠精神的企业家,但也有一些企业家缺乏企业家精神,可以说,企业家精神的下滑,才是经济发展的隐忧所在。

如何在专业岗位上传承和弘扬工匠精神?在软件行业,技术更新日新月异,如逆水行舟,不进则退。这更要求我们要具有工匠精神。第一:对工作时刻保持百分百热情,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,热爱工作,将工作视为事业,从不懈怠。第二:具有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,以最严格最苛刻的标准要求自己,努力将产品做到完美的程度。第三:热爱学习,永怀一颗学徒的心,了解行业发展趋势,熟悉新技术发展前沿,始终走在行业前端,保持良好的竞争力。只有数十年如一日的不断发展和积累,才能具有工匠精神,大浪淘沙,始见真金。

实现中国梦,需要弘扬“工匠精神”。伟大的事业呼唤伟大的精神,伟大的梦想,需要有伟大的精神做支撑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“中国梦”是华夏儿女的共同梦想,倘若将“工匠精神”的理念在全社会各个行业推而广之,“少一些浮躁,多一些纯粹;少一些投机取巧,多一些脚踏实地;少一些急功近利,多一些专注持久;少一些粗制滥造,多一些优品精品;对职业的敬畏、对工作的执着、对产品的负责,精益求精,追求完美”,何愁梦想难圆?

技术开发部  张文俊